Saturday, October 11, 2008

「相聚与离别的省思」2008-9-24

一个甜蜜的相聚, 是值得大家留念的! 但愿以后会有更多机会, 到时见!
2008-9-24 a dinner offer by 三姐一家(at a golf club restaurant, Bukit Jambul)

我与大姐、大姐夫、二姐(2 位孙辈〕、二哥及六姐 同坐席


eldest brother's 60 years old birthday dinner at a Restaurant (June 2008)



2006-1-31 16th of Sim's family members had a memorable trip (12 hours on a ship)




2006 Chinese New Year gathering with Sim's family members on a cruise ship





2007-11-10 at Luthern Church nephew: Siak Tiang's wedding ceremony






2007-11-11 wedding lunch with Weng Khong's family members
从友人的网站,读到他的一段感言,正如我心怀中多年来的感触。
为什么大家总在亲戚家人离开时,才来聚一聚,问候大家?
为什么在人存活的时候,大家都不常去探望大家呢?
更可笑的是,过时过节,许多人也不暂且放下手头工,
还是一样忙碌不停工作,连拜访亲戚的时间也抽不到


唉……这就是现代人的悲哀。虽然深知亲情、友情的重要,奈何却不晓得如何割舍,自动放弃了无数个「人与人之间应当享有的美好团聚」。


自从双亲安息后,除了在特定的日子,全家人已经很少有机会同聚了。非常庆幸我家三姐愿意多次开放她的居所,甚至乐意在普通的日子,邀约了大伙儿到闻名的餐馆「共享晚宴」。其一的目的,主要在於要让大家有机会「聚一聚、聊一聊」,增进彼此间的联系。毕竟,人生七十古来稀,一旦年纪逐渐增长, 我们必须乘着还有活命的时候,多多享受相见的欢愉。这确实是一件人类不可忽视的善举之一。


虽然说:生前的聚集是如此的重要,但生命中最后的旅程也是不可以轻忽。因为传道书说「往遭丧的家去,强如往宴乐的家去;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,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」。


许多时候,我们都知道人类的通病都是喜欢选择出席欢喜的筵席。相反的在丧事的场面上却显得额外的冷淡,出席者总是寥寥无几。这也是一个非常不正确、不应当存有的不良现象。


在人生岁月里,盼望人类不单看重热闹的相聚,同时也能够觉醒和了解「人生最后一刻」所要带给我们的提醒和其中的涵义。


诚然,「人一生虚度的日子就如影儿经过,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?谁能告诉他身后在日光之下有什么事呢?」我们唯有定睛在全能全知的造物主身上,让他来牵引我们渡过每一个甜密的相聚,甚至是每一个忧伤的离别。
但愿使人有真智慧的上帝,使我们珍惜相聚,同时也学会看重离别后的真正意义。
我衷心祈望所有在世人的人,有朝一日都能够明白「这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寄居之地,我们还有另一个永恒的国度在天上。」唯有在今生愿意作好选择的人, 才能够享受到那永恒和甜蜜的大团聚。愿上帝早日将这大好的福气临到凡愿意甘心相信他的人身上。诚心所愿!






No comments: